计算机网络

sterne 发布于

STERNE

STERNE

SDUer,大一入门,大二入土,大三老东西!

63
1
20
TOC
  1. 1. Chapter1.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
      1. 1.1.1. 电路交换
      2. 1.1.2. 报文交换
      3. 1.1.3. 分组交换
    2. 1.2. 体系结构
    3. 1.3. Internet
    4. 1.4. 互联网的组成
      1. 1.4.1. 边缘部分
      2. 1.4.2. 核心部分
    5. 1.5. 网络分类
      1. 1.5.1. 作用范围/组网协议分类
      2. 1.5.2. 网络使用者分类
    6. 1.6. 网络性能指标
      1. 1.6.1. 速率
      2. 1.6.2. 带宽
      3. 1.6.3. 吞吐量
      4. 1.6.4. 时延
        1. 1.6.4.1. 发送时延
        2. 1.6.4.2. 传播时延
        3. 1.6.4.3. 处理时延
        4. 1.6.4.4. 排队时延
      5. 1.6.5. 时延带宽积
      6. 1.6.6. 往返时间RTT
      7. 1.6.7. 利用率
        1. 1.6.7.1. 信道利用率
        2. 1.6.7.2. 网络利用率
        3. 1.6.7.3.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8. 1.6.8. 各层主要功能
        1. 1.6.8.1. 物理层
        2. 1.6.8.2. 数据链路层
        3. 1.6.8.3. 网络层
        4. 1.6.8.4. 运输层
        5. 1.6.8.5. 应用层
      9. 1.6.9. 协议&服务
  2. 2. Chapter2.物理层
    1. 2.1. 数据通信系统
    2. 2.2. 数据编码方法
      1. 2.2.1. 1基带调制
        1. 2.2.1.1. 1.1不归零制
        2. 2.2.1.2. 1.2归零制
        3. 2.2.1.3. 1.3曼彻斯特编码
        4. 2.2.1.4. 1.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2. 2.2.2. 2带通调制
    3. 2.3. 信道
      1. 2.3.1. 频率范围
      2. 2.3.2. 信噪比
        1. 2.3.2.1. 奈奎斯特准则
      3. 2.3.3. 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4. 2.4.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 2.4.1. 导引型传输媒体
        1. 2.4.1.1. 1双绞线
          1. 2.4.1.1.1. 无屏蔽双绞线UTP
          2. 2.4.1.1.2. 屏蔽双绞线STP
          3. 2.4.1.1.3. 双绞线标准
        2. 2.4.1.2. 2同轴电缆
        3. 2.4.1.3. 3光纤
          1. 2.4.1.3.1. 多模光纤
          2. 2.4.1.3.2. 单模光纤
      2. 2.4.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5. 2.5. 信道复用技术
      1. 2.5.1. 频分复用
      2. 2.5.2. 时分复用TDM
      3. 2.5.3. 统计时分复用STDM
      4. 2.5.4. 波分复用WDM
      5. 2.5.5. 码分复用CDM/码分多址CDMA
    6. 2.6. 数字传输系统
      1. 2.6.1. 脉码调制PCM
      2. 2.6.2. 同步光纤网SONET&同步数字系列SDH
      3. 2.6.3. 宽带接入技术
  3. 3. Chapter3.数据链路层
    1. 3.1. 3.1 概述
      1. 3.1.1. 数据链路和帧
      2. 3.1.2. 封装成帧
      3. 3.1.3. 透明传输
        1. 3.1.3.1. 字节填充/字符填充
      4. 3.1.4. 差错控制
        1. 3.1.4.1. 循环冗余检验CRC
    2. 3.2. 3.2 点对点协议PPP
      1. 3.2.1. PPP帧格式
      2. 3.2.2. PPP透明传输问题
        1. 3.2.2.1. 异步传输
        2. 3.2.2.2. 同步传输
      3. 3.2.3. PPP工作状态
    3. 3.3.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 3.3.1. 局域网
      2. 3.3.2. 数据链路层两个子层
        1. 3.3.2.1. MAC层
          1. 3.3.2.1.1. MAC帧格式
          2. 3.3.2.1.2. 无效的MAC帧
      3. 3.3.3. 适配器
      4. 3.3.4. 总线拓扑 CSMA/CD
        1. 3.3.4.1. 1.如何冲突检测
        2. 3.3.4.2. 2.检测到冲突后
        3. 3.3.4.3. 3.何时检测到冲突
        4. 3.3.4.4. 4.争用期
        5. 3.3.4.5. 5.最短有效帧长
        6. 3.3.4.6. 6.强化冲突
        7. 3.3.4.7. 7.退避算法
        8. 3.3.4.8. 8.帧间隔
        9. 3.3.4.9. 特点
      5. 3.3.5. 星形拓扑
      6. 3.3.6. 信道利用率
    4. 3.4. 3.4 扩展的以太网
      1. 3.4.1. 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2. 3.4.2. 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1. 3.4.2.1. 交换机
        2. 3.4.2.2. 两台交换机
        3. 3.4.2.3. 从总线以太网到星形以太网
      3. 3.4.3. 3虚拟局域网VLAN
        1. 3.4.3.1. 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
        2. 3.4.3.2. 基于网卡的MAC地址划分
        3. 3.4.3.3. 基于IP子网地址的方法
        4. 3.4.3.4. 基于高层应用或服务的方法
        5. 3.4.3.5. 帧格式
    5. 3.5. 3.5 高速以太网
      1. 3.5.1. 100BASE-T
      2. 3.5.2. 1000BASE-T
        1. 3.5.2.1. 载波延伸
        2. 3.5.2.2. 分组突发
      3. 3.5.3. 10G/100Gbit以太网
      4. 3.5.4. 以太网宽带接入-PPPoE
  4. 4. Chapter4.网络层
    1. 4.1.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 4.1.1. 虚电路服务
      2. 4.1.2. 数据报服务
    2. 4.2. 4.2 IP
      1. 4.2.1. 1.虚拟互连网络
      2. 4.2.2. 2.IP地址划分
        1. 4.2.2.1. IP地址表示法
        2. 4.2.2.2. 分类的IP
          1. 4.2.2.2.1. A类
          2. 4.2.2.2.2. B类
          3. 4.2.2.2.3. C类
          4. 4.2.2.2.4. D类
          5. 4.2.2.2.5. E类
          6. 4.2.2.2.6. 特殊IP
          7. 4.2.2.2.7. IP地址特点
          8. 4.2.2.2.8. 分类IP优缺点
        3. 4.2.2.3. 子网划分
        4. 4.2.2.4. 无分类编址CIDR
          1. 4.2.2.4.1. 网络前缀
          2. 4.2.2.4.2. 地址块/网络/网段
          3. 4.2.2.4.3. 地址掩码/子网掩码/掩码
          4. 4.2.2.4.4. 常用CIDR地址块
          5. 4.2.2.4.5. 构造超网/路由聚合
          6. 4.2.2.4.6. CIDR地址块划分
          7. 4.2.2.4.7. 特殊CIDR块
      3. 4.2.3. 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4. 4.2.4. 4.ARP协议与RARP协议
        1. 4.2.4.1. 工作过程
        2. 4.2.4.2. 应用场景
      5. 4.2.5. 5.IP数据报格式
    3. 4.3. 4.3 IP转发分组的过程
      1. 4.3.1. 1.基于终点的转发
      2. 4.3.2. 2.最长前缀匹配
      3. 4.3.3. 3.使用二叉线索查找路由表
    4. 4.4. 4.4 ICMP
      1. 4.4.1. 差错报告报文
      2. 4.4.2. 询问报文
      3. 4.4.3. 应用
    5. 4.5. 4.5 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
      1. 4.5.1. 自治系统AS
      2. 4.5.2. 内部网关协议IGP
        1. 4.5.2.1. RIP 路由信息协议
          1. 4.5.2.1.1. 概念
          2. 4.5.2.1.2. 算法描述
          3. 4.5.2.1.3. 报文格式
          4. 4.5.2.1.4. 优缺点
        2. 4.5.2.2. OSPF 开放最短路优先
          1. 4.5.2.2.1. 概念
          2. 4.5.2.2.2. 信息交换
          3. 4.5.2.2.3. OSPF的区域
          4. 4.5.2.2.4. 报文格式
          5. 4.5.2.2.5. 优缺点
      3. 4.5.3. 外部网关协议EGP
        1. 4.5.3.1. BGP
          1. 4.5.3.1.1. 边界路由器
          2. 4.5.3.1.2. 目标前缀
          3. 4.5.3.1.3. eBGP
          4. 4.5.3.1.4. iBGP
          5. 4.5.3.1.5. BGP路由信息
          6. 4.5.3.1.6. BGP路由选择策略
          7. 4.5.3.1.7. BGP报文
          8. 4.5.3.1.8. 特点
      4. 4.5.4. 路由器的构成
        1. 4.5.4.1. 物理结构
        2. 4.5.4.2. 交换结构
          1. 4.5.4.2.1. 通过存储器交换
          2. 4.5.4.2.2. 通过总线交换
          3. 4.5.4.2.3. 纵横交换结构
    6. 4.6. 4.6 IP多播
      1. 4.6.1. 基本概念
        1. 4.6.1.1. 多播IP地址
        2. 4.6.1.2. 多播数据报
      2. 4.6.2. 局域网上的硬件多播
      3. 4.6.3.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 4.6.3.1. IGMP
        2. 4.6.3.2. 多播路由选择
    7. 4.7. 4.7 IPv6
      1. 4.7.1. IPv6基本首部
        1. 4.7.1.1. 主要变化
        2. 4.7.1.2. 数据报一般格式
      2. 4.7.2. IPv6的地址
        1. 4.7.2.1. 节点与接口
        2. 4.7.2.2. 冒号十六进制记法
          1. 4.7.2.2.1. 零压缩
          2. 4.7.2.2.2. 点分十进制法的后缀
        3. 4.7.2.3. IPv6常用地址
      3. 4.7.3. 从IPv4向IPv6过渡
        1. 4.7.3.1. 使用双协议栈
        2. 4.7.3.2. 使用隧道技术
      4. 4.7.4. ICMPv6
        1. 4.7.4.1. ICMPv6报文的分类
    8. 4.8. 4.8 VPN&NAT
      1. 4.8.1. 虚拟专用网VPN
        1. 4.8.1.1. 用隧道技术实现虚拟专用网
        2. 4.8.1.2. 内联网&外联网
        3. 4.8.1.3. 远程接入VPN
      2. 4.8.2. 网络地址转换NAT
        1. 4.8.2.1. 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NAPT
    9. 4.9. 4.9 MPLS多协议标签转换
      1. 4.9.1. MPLS工作原理
        1. 4.9.1.1. 转发等价类FEC
      2. 4.9.2. MPLS首部的位置与格式
      3. 4.9.3. 新一代的MPLS
    10. 4.10. 4.10 SDN软件定义网络
      1. 4.10.1. SDN与OpenFlow
        1. 4.10.1.1. OpenFlow协议
      2. 4.10.2. SDN特征
      3. 4.10.3. SDN控制器
  5. 5. Chapter5.传输层
    1. 5.1. 5.1传输层协议概述
      1.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2. 5.1.2. 运输层主要功能
      3. 5.1.3. 两个主要协议
      4. 5.1.4. 应用进程-端口
        1. 5.1.4.1. 三类端口
        2. 5.1.4.2. 软件端口&硬件端口
    2. 5.2. 5.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1. 5.2.1. 面向报文
      2. 5.2.2. UDP首部格式
      3. 5.2.3. UDP基于端口的分用
    3. 5.3. 5.3 TCP传输控制协议
      1. 5.3.1. 概述
      2. 5.3.2. TCP的连接
    4. 5.4. 5.4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 5.5. 5.5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 5.5.1. 停止等待协议
        1. 5.5.1.1. 1无差错情况
        2. 5.5.1.2. 2差错情况
        3. 5.5.1.3. 3确认丢失和确认迟到
        4. 5.5.1.4. 注意
        5. 5.5.1.5. 信道利用率
      2. 5.5.2. 连续ARQ协议
      3. 5.5.3. 滑动窗口协议
    6. 5.6.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1. 5.6.1. 发送缓存&接收缓存
      2. 5.6.2. 接收方发送确认
    7. 5.7. 5.7 TCP的流量控制
      1. 5.7.1. 零窗口持续计时器
      2. 5.7.2. 传输时机
        1. 5.7.2.1. 发送方糊涂窗口综合症
        2. 5.7.2.2. nagle算法
        3. 5.7.2.3. 接收方糊涂窗口综合症
      3. 5.7.3.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1. 5.7.3.1. 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
        2. 5.7.3.2. 超时重传时间RTO
        3. 5.7.3.3. Karn算法
      4. 5.7.4. 选择确认SACK
    8. 5.8. 5.8 TCP的拥塞控制
      1. 5.8.1.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2. 5.8.2. TCP基于窗口拥塞控制
      3. 5.8.3. TCP四种拥塞控制算法
        1. 5.8.3.1. 慢开始
        2. 5.8.3.2. 拥塞避免
        3. 5.8.3.3. 快重传
        4. 5.8.3.4. 快恢复
        5. 5.8.3.5. 加法增大&乘法减小AIMD
      4. 5.8.4. 主动队列管理AQM
    9. 5.9.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6. 6. Chapter6.应用层
    1. 6.1. 6.1 域名系统DNS
      1. 6.1.1. 互联网的域名结构
      2. 6.1.2. 域名服务器
        1. 6.1.2.1. 根域名服务器
        2. 6.1.2.2. 顶级域名服务器
        3. 6.1.2.3. 权限域名服务器
        4. 6.1.2.4. 本地域名服务器
        5. 6.1.2.5. 可靠性
      3. 6.1.3. 域名的解析过程
        1. 6.1.3.1. 递归查询
        2. 6.1.3.2. 迭代查询
        3. 6.1.3.3. 高速缓存
    2. 6.2. 6.2 文件传输协议FTP
    3. 6.3. 6.3 万维网WWW
      1. 6.3.1.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1. 6.3.1.1. HTTP报文结构
          1. 6.3.1.1.1. 请求报文
          2. 6.3.1.1.2. 响应报文
      2. 6.3.2. HTTP特点
      3. 6.3.3. HTTP资源请求工作方式
      4. 6.3.4. 代理服务器
      5. 6.3.5. Cookie
      6. 6.3.6. 信息检索系统
    4. 6.4. 6.4 电子邮件
      1. 6.4.1. 电子邮件软件
      2. 6.4.2. 电子邮件的标准
      3. 6.4.3. 发送接收过程
      4. 6.4.4. 电子邮件的组成
      5. 6.4.5.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6. 6.4.6. 邮件读取协议POP3 IMAP
      7. 6.4.7. 万维网电子邮件
      8. 6.4.8. 通用互联网邮件扩充MIME
    5. 6.5. 6.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1. 6.5.1. DHCP工作流程
        1. 6.5.1.1. 1发现阶段
        2. 6.5.1.2. 2提供阶段
        3. 6.5.1.3. 3选择阶段
        4. 6.5.1.4. 4确认阶段
        5. 6.5.1.5. 5重新登录
        6. 6.5.1.6. 6更新租约
      2. 6.5.2. DHCP中继代理
    6. 6.6. 6.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7. 6.7. 6.7 P2P文件系统
      1. 6.7.1. 工作方式概述
      2. 6.7.2. Napster
      3. 6.7.3. Gnutella
      4. 6.7.4. BitTorrent
      5. 6.7.5. 分布式散列表DHT
        1. 6.7.5.1. Chord算法
        2. 6.7.5.2. Chord资源定位
        3. 6.7.5.3. CAN
NOTICE

这里还什么都没有呢喵~

CATEGORYS
TAGS